古玩收藏
+

谁买走了民间孤品乾隆帝的腰刀

作者:     来源:

 

    29日晚上来自中国嘉德公司的信息显示,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上广受关注的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不负众望,29日在北京以4830万元成交。(10月30日《中新网》)

  海外拍卖圆明园流出文物我们愤恨无奈,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卖出天价则市场亢奋炒作……两个市场的不同反应,固然存在内外有别的正当理由。但对普通公众而言,中国文物在内外市场的拍卖,都是艺术品与资本的联姻,是富人的游戏。这些文物或艺术品一旦成为私人的禁脔,普通人就很难得以欣赏观瞻。因此,市场异化的拍卖,其实是褫夺了传世文物与艺术品的文化普世与公共属性。

  不知道拍得乾隆腰刀的买主是谁,笔者希望这位神秘的买主是文博单位,哪怕是私人博物馆也行。公众最担忧的,是怕落到了私人手里——无论是国内资本大鳄、国外藏家买办,乾隆腰刀一旦到了他们手里,不是私藏就是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即使国家有文物不得外流的法治保障,恐也堵不住这些藏品出现在海外拍卖场的命运。果如此,这些内地市场拍卖的艺术品的市场归宿和圆明园外流文物有何区别呢?

  这把被拍的乾隆腰刀,在民间几乎属于孤品。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难以估量,藏界有“全而优”的习惯,“天地人”90把乾隆腰刀少了哪一把都是文物界的缺憾。

  盛世收藏,是收藏界的一句至理名言。这其中恐怕有两层意思:一是盛世社会稳定、文化繁荣,人们丰裕的财力和闲雅淡定的文化心理为收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鉴赏能力;二是盛世市场健康发展,收藏可以创富增值。前者,信然;后者,则要适可而止。以收藏作为投资,并不违反市场原则;但是夸大收藏品的市场逐利功能,以市场交易为主要目的,收藏变成资本的道具,如此收藏则值得商榷。这样的收藏只有频繁的市场换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典藏。

  由于资本操作导致的市场异化,中国古代文物和现代艺术品,成为全球追捧的对象。海内外拍卖行均以拍卖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为市场看点,国内舆论除了释放对圆明园流失文物拍卖的所谓民族情绪外,更热衷的是对于天价文物的资本背书。只有20年历史的中国拍卖市场,给世人天价拍品价格疯涨的中国印象。1993年和1994年,齐白石和张大千等当代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价格不过百万元。到了1996年,傅抱石的《丽人行》便使中国书画推升到千万元级别。2009年,黄庭坚的《砥柱铭》则拍出了4.368亿元的超记录价……可预料的是,在中国拍卖场上,艺术品价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时代已经来临。

  虽说黄金有价艺术品无价,但是因为拍卖公司的市场中介推升效应,中国拍卖市场难免会有泡沫存在。业内人士也开始承认,泡沫溢出效应已经在民间泛滥。作为大众文化主要载体的电视台,鉴宝节目居然成了选秀场,层叠纷纭的乱象和恶搞,众人已经不厌其详了。民间收藏热带来的文化市场畸形,已众所周知,除了赝品盛行,就是文物鉴定师良莠不齐滥竽充数。有媒体爆料,一些无良的鉴定专家,竟然有时一天开出千张鉴定证书,成为高薪职业。即使是专业的文博机构,有时也会展出赝品和藏有伪品。

 

    深圳商报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江西艺术资讯网|江西艺术家展示自己的炫美舞台
版权所有   赣ICP备06004910号-1
【电脑版】  【手机版】  【回到顶部】